知乎

除夕為啥不是三十是廿九?兩個世紀的數據告訴你

今天除夕,然而今年除夕不是“大年三十”,是“大年廿九”。

理解這個事情,有幾個層次。

第一層:還有多少“大年廿九”?

我考察了前後各一個世紀(1920s-2110s)的數據,發現兩百年間,有125個“大年三十”、86個“大年廿九”。列表如下:

“大”表示30天的大月,“小”表示29天的小月

第二層:為什麼會有29/30天(大小月)的差別?

因為月相變化週期(朔望月)的平均長度是29.530588天,不是整數。農曆為了確保每個“朔”(新月)都在初一,必鬚根據實際月相調整每個月的長度,使之取29天或30天。

當然,你可能意識到了,“平均長度”意味著每個朔望月的長度是可以有變化的。實際上變化範圍可以相當大:從不足23.3天到23.8天多,可以浮動半天還多。

第三層:那麼大小月是由朔望週期決定的嗎?

不難理解,不只由朔望週期決定。

假設這個月的新月開始於某天0時,假設這個月的朔望週期是29.5天,那麼下一個新月出現在第30天中午12點——也就是說第30天會被定義為下個月初一,本月就只能享有29天,成為小月。

但如果這個月的新月開始於某天12時之後,下一個新月出現在第31天午夜0時之後,那麼第31天才會被定義為下個月初一,本月可以成為擁有30天的“大月”。

所以,大小月由兩個參數決定本月月初的新月出現在幾點,以及本月的朔望週期。如下圖所示。

圖中橙色、藍色點的分界線,就是次月新月剛好卡在第30天、第31天之間的午夜0時的情況。

第四層:大月比小月多多少?

按照朔望週期平均29.53天考慮,大月、小月的數量之比應該是53:47~1.13。

我統計了1921到2121這兩個世紀,其中大月有1319個,小月有1167個,1319:1167=1.130,完全符合預期。

但是,同期的大年三十和大年廿九的比例,卻是125:86=1.45,比預期的1.13顯著更大,這是為什麼呢?

我畫出朔望週期在每年各個月份的分佈:

可以看出,年底年初的朔望週期,平均來說比年中的朔望週期要長4個小時——這是因為,地球在1月份到達近日點,繞日公轉最快,此時月球的公轉受到影響,繞地公轉週期較長。

因此農曆十二月,也就有更大的機會分到大月。


總結:

朔望月的平均長度是29.530588天,但是可以在約29.3到29.8之間浮動。

農曆大小月取決於當月和下月的新月出現在哪天。或者說,取決於當月月初的新月時刻和該月朔望週期。

雖然大小月的總體比例接近53:47,但是臘月的大小月比例顯著較高,可達1.45,因此大年多“三十”,較少“廿九”。

你明白了嗎?

來源:知乎www.zhihu.com

作者:劉博洋

【知乎日報】千萬用戶的選擇,做朋友圈裡的新鮮事分享大牛。
點擊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