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

都說電動車讓性能變得廉價,那為什麼很多操控黨還在留戀「汽油味」?

性能強調的是動力、加速等客觀參數,可以通過堆砌電機、輪胎實現,但操控所強調的是整車狀態,包括轉向、支撐等主觀感受。也就是說,電動車可以讓性能廉價,但沒辦法讓操控廉價

操控黨之所以留戀汽油味,因為汽油味某種程度上是一道門檻。

「汽油味兒」所指為何?

到2020年,汽車行業發展已經超過130年,而在前120年裡,地球上的汽車品牌一直在減少,沒有增加。

主要原因是汽車行業是一個高壁壘的行業,內燃機、變速箱將大多數實力薄弱的新興企業隔絕在外,並逐漸演變成大國國力角逐的主要領域—汽車行業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工業地位。小國即便以舉國之力也無法建立一家成熟的汽車企業,為此全球主要汽車品牌都集中在美、日、德、法、中等幾大經濟體。

雖然內燃機和變速箱構建了汽車行業的門檻,但並不作為汽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汽車品牌之所以得以傳承,在於打造始終如一的駕控風格,這一點在汽車品牌的宣傳中顯而易見。

寶馬在上個世紀30年代首次提出了「樂趣」的概念,並逐漸演變成「純粹駕駛樂趣」(Sheer Driving Pleasure)。為此,所有的發動機、變速箱都圍繞這個概念展開,即便經過了直列發動機到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轉變,這個品牌精神一直都在。

福特也在上個世紀中葉提出了「Drive a Ford and FEEL the difference」的品牌概念。這個概念在2000年前後被福特重新重視,並發展為福特的品牌理念。海外為「Drive Difference」,中文為「Feel The Difference」,翻譯為「感受非凡」,接著為中國消費者提供了一連串駕控優秀的福克斯、蒙迪歐等車型。

這也就是為什麼操控黨鍾情「汽油味兒」。

電氣化之後,新勢力湧入,性能雖然非常誇張,通過堆砌電池、電機做出遠超內燃機的數據,但操控始終無法令人滿意,甚至有些糟糕,只能通過智能體驗吸引用戶。駕駛風格作為汽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需要幾十年乃至一百年的打磨,才能做到令人滿意的轉向、懸架和反饋,一點都著急不得。

「汽油味兒」就是這樣一道門檻,將具備歷史的汽車企業和電氣化的新勢力,分割開來。

純電動大都不好開

新勢力短時間內很難在駕控感受上超越老牌車企。

只是老牌大廠對新能源汽車徘徊踟躇,缺乏全面轉型的決心,以至於市面上缺乏操控足夠有競爭力的純電車型。寶馬、極星雖然都推出了純電產品,操控很贊,但要么因為售價,要么因為平台,限制了市場空間。

好不容易有一輛福特Mustang Mach-E,稱得上全村最後的希望,結果還姍姍來遲。海外2019年11月亮相接受預定,結果到2021年,國內消費者都沒機會一親芳澤。過分長的國產化時間,消耗了大量消費耐心,以至於市場上出現了一個非常長的空白期—沒有好開的電車。

沒有好開的電車,操控黨當然更喜歡汽油味兒了,甚至開始將油車和電車對立起來。

好事多磨,Mutang Mach-E最終還是來了。無論微博、知乎還是垂直媒體,無一例外對這台車操控讚譽有加。事實上,在這台車上能看到為什麼新勢力無法打造出如此優秀的駕控風格。

操控感受取決於誰,是參數嗎?並不是,是人。

有一條不成文的慣例—「如果歷史上沒有過令人激動的車型,現在也很難激動人心」。一個品牌之所以在操控形成了風格和傳承,取決於負責操控調校的那個核心人物或者團隊的好惡。

歷史上,許多大佬都是出於量產車型操控有這樣那樣的缺點,自己動手打造了夢想之車,大受歡迎後被品牌整體打包收購,從而開啟了一個傳奇系列。科爾維特、Mustang、謝爾比都屬於這一類。這幾乎是所有中國品牌欠缺的,中國太缺這種大佬了。

理想汽車李想曾經說過,中國很多汽車工程師開的車還沒有用戶開的車多,也沒有用戶開的車好,他們怎麼做出一台好車呢?他們甚至都不清楚什麼才是真的好。

然而,Mustang Mach-E有這樣一個團隊—Ford Performance,幫助福特拿下了176場Formula One、688場納斯卡、91場世界拉力,418場V8 Supercar。 1994年,舒馬赫駕駛該團隊打造的引擎拿到了第一個世界車手冠軍。這個團隊還打造了耳熟能詳的Mustang GT350、Mustang GT500、F-150 Raptor、Focus RS等車型。

說實話,Mustang Mach-E操控由Ford Performance打造有些出乎意料,畢竟以往他們都只打造ST、RS、GT等性能線。由此帶來的是,Mustang Mach-E比想像中的好開。 (試駕過後,我也成了Mustang Mach-E的準車主)。

有許多地方的處理,Mach-E表現看起來就非常有經驗。比如油門,大多數純電動汽車為了強調加速,油門過分敏感,急加速時甚至有些恐怖。 Mach-E整體要親和許多,動力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是循序漸進的邏輯。這種邏輯讓Mach-E在城市跟車非常順暢。

Mach-E的三種駕駛模式:細語、入勝和不羈,分別對應經濟、標準和運動,感受略有差異。細語模式,轉向輕柔著重城市;如果是不羈,轉向力度就算是低速下都會感覺到分量,但隨之而來的是比較精準的轉向。這種轉向配合Mach-E的懸架,可以以很優秀的姿態完成緊急避障,非常簡單。

懸架事實上是最考驗實力的地方,儘管面對的都是縱向和橫向的受力,但通過一個非常合理的力學結構,利用形變加以分散,可以得到想要的效果。中國品牌暫時還沒有這樣的實力,所以只能選擇一種風格,要么軟,要么硬。軟起來像船,硬起來會顛,幾乎沒有中間狀態。

Mach-E的懸架可以做到在崎嶇不平的路面,維持非常好的座艙平穩感,全力踩下油門時,又能非常好的控制「抬頭」,做到了一套懸架兩種表現,中低速討好家庭用戶,中高速展現出的支撐性,則討好那些對駕駛有追求的駕駛者。

雖然Mach-E的交付來得有些遲,但2021年Mach-E進行過大量的賽道試駕。只要在賽道上開過Mach-E,就能理解所謂優秀的操控。以很高的速度過彎、并線,懸架不會發生明顯側傾,駕駛員身體晃動幅度非常小,駕駛起來很「安心」。坐在駕駛艙的駕駛員,很容易感知到整車實時狀態,包括輪胎抓地。出彎時,非常清楚還可以踩下多少油門。

操控黨並不執著於汽油味兒,他們執著的只是一種感受。當寶馬從自吸切換到渦輪時,坊間一片哀鴻,最後還不是真香?你只要把渦輪做到像自吸一樣的感受不就好了?所以,真正的操控黨會才不管動力組合是油是電呢。

到底是工具還是玩具?

沒有操控黨會把汽車當作工具。就算那些打造玩具的車企出來發言,滿嘴都是這個味道。馬自達公開表示,就算是自動駕駛時代到來,駕駛依舊是一項頗具樂趣以及功能性的活動,許多人還是希望子孫後代依舊具備駕駛這項技能。

這就是汽車行業所面臨的分歧。

新勢力認為駕駛感受不再是汽車的要素,甚至不再重要。新勢力把核心放在了智能駕駛以及輔助駕駛上。因為自動駕駛之後,所有的駕駛都由軟件完成,但人類不再需要駕駛,又何談駕駛感受呢?

但是對許多車企來說,汽車並不僅僅只是一個工具。是,它需要承擔工具屬性,但提供一份樂趣和快樂,豐富人類的業餘生活,也很重要。

1964年,為了給年輕人提供一輛快樂的玩具車,福特推出了第一代Mustang,這台車又便宜、又好玩,短短20個月銷量超過100萬台,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一個奇蹟。 Mustang起初的使命就是「負擔得起的快樂」,Mach-E延續了這一使命。

在越來越無聊的電動車時代,福特能繼續推出這麼一款主打操控、而非空間的純電動汽車,難能可貴。畢竟來自歐洲的汽車企業,已經在想辦法把純電動車的空間優勢發揮到最大,做成一個個能拉更多人、能載更多貨的大巴。

操控黨當然義正言辭的拒絕這種趨勢。天天跑賽道、練卡丁車,就是為了追求人車合一,結果自動駕駛、智能駕駛、無人駕駛等等各種智能化還在剝奪駕駛者權力,將人類生活推向更無聊、更無趣的境地。既然如此,我還是懷舊選擇汽油車吧。

事實上,車企也在考慮將駕駛和智能融合在一起,讓開車的和不開車的都有得選。為此,儘管Mustang Mach-E主打操控,但依然會根據中國市場研發SYNC+車機系統,把導航、在線音樂等等統統融入其中,同時全系標配L2級別的福特Co-Pilot360智行駕駛輔助專業包,加入了本來體驗就非常不錯的Blue Cruise功能。

在更容易打造操控優勢和空間優勢的純電動汽車面前,有太多企業選擇了後者而非前者,這使得目前這個市場的選擇過分單一、過分無聊。或許暫時的新勢力都太「新」了,還沒能形成駕控上的統一風格,但如果連合資車企也開始打造那些無聊的車子,操控黨們會越來越留戀「汽油味兒」。

來源:知乎www.zhihu.com

作者:默默-KG

【知乎日報】千萬用戶的選擇,做朋友圈裡的新鮮事分享大牛。
點擊下載

此問題還有147 個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閱讀:
電動車在性能上有哪些先天優勢,而汽車是很難做到的?

請幫我推荐一下電動車,要安全性能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