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

為什麼大家都很喜歡《一人之下》的王也道長?

寫在開頭

人物誌系列停更許久,筆者本想先把陳朵人物誌寫完,但是思來想去,這個人物實在太火了,還是不湊那個熱鬧吧。

回望作品,筆者發現王也這個角色總能讓人感觸頗深,米二也願意為他花費筆墨描繪他的人生軌跡,細膩之處甚至讓筆者懷疑,王也就是米二理想中的自己。

他就像你我身邊的一個朋友,在面上活得瀟灑,混不吝,遇事有能量,有手段,年紀輕輕便走到了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的高峰。在骨子裡他也溫潤如玉,豁達自在,哪怕懷璧其罪沒有惶恐不安,哪怕力有未逮也始終放不下天下蒼生, @天師道的白山正說他和周聖合稱”內聖外王“,這個”王“便是王也所行的王道。而在筆者看來,王也這個人物不僅僅是有其崇高的一面,他也有凡俗人的一面,相比“藏巧於賤”的張楚嵐和“飛蛾撲火”的諸葛青,他嚮往逍遙世間的偷閒,也更是不願沾染這世間的因果。

在筆者看來,王也其人,配得上”無為而無不為“一語。

生於安樂窩

王也作為中海集團老闆王衛國的三公子,他的身家算得上出道即巔峰,投的一手好胎。

父親的生意家大業大,父母還非常恩愛,生了三個兒子不夠(王亦、王又、王也,瞧瞧這名字起的,嘖嘖嘖),還想繼續生閨女,甚至還有能助興的藍色小藥丸,不得不說也總有一個幸福的原生家庭。

王衛國原型

此處有個小細節,王也的父親叫做王衛國,出身行伍,上過邊境,在部隊裡面也曾是吆五喝六的人物,其原型則是真實世界的兩位牛人的混合體。

一位是王校長他爸,16歲就參軍,17歲就到吉林省集安縣的鴨綠江邊成為了一名偵察兵,25歲就晉升排長進陸軍學院進修,35歲則轉業下海,62歲時登頂華人首富。這份經歷和王衛國的人設不能說完全一致,只能說一毛一樣。

另一位原型人物則是“玉帝專業戶”,國家一級演員·真·王衛國

先後在《西遊記續集》、《寶蓮燈》及《寶蓮燈續集》中,飾演玉皇大帝一角,因此被廣大觀眾熟知。有趣的是,正是因為王衛國扮演玉皇大帝的形象讓人過目難忘,在以後的影視作品中如果有需要玉帝的角色,劇組也基本是直接找王衛國老師。但同樣的,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市面上開始流行起來了印有王衛國老師肖像的冥幣,而且在喪葬行業開始被廣大人們所歡迎和喜愛。

細節滿滿的“豪門”教育

王也的童年生活是和你我這樣的凡人一樣的。

既沒有出現雞娃、“鷹爸”、“虎媽”,也沒有豪門恩怨、愛恨情仇,米二筆下的王也雖然身家顯赫,但王也沒有活得像那些中二小說的同款一般或囂張跋扈,或苦大仇深,他就像一個普通人,過著和你我相似的童年,平淡的校園生活細節滿滿,歲月如水,聚攏來是煙火,攤開來是人間,為王也凝得了一顆凡心。

不得不說,王國平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

王也沒有因為出身首富之家而變得狂妄無知(王並,說的就是你),也沒有因為父親的事業野心而淪為家族事業發展的工具(風莎燕,說的就是你)。

所以相比一人之下的另外兩位富二代,王也之所以能廣受讀者喜愛,除了他自己天生淡然的個性之外,王也家庭的教育功不可沒。

為人父母,總是想給子女最好的,不希望孩子受苦,會為他們規劃未來。這一點絕大多數父母都能做到,但是當子女選擇不合自己心意,非要步入“歧途”,當父母的又有幾個能夠放下偏見,不阻攔到底呢?

當最喜歡最省心的兒子考取清華,人生道路都能夠看到清晰光明的曙光時,兒子卻選擇了出家入道。王衛國就和一般人家的父親一樣暴怒且不能接受。[1]

但是在和兒子長談之後,哪怕心裡有一萬個不樂意,哪怕想盡千方百計耍手段,王衛國依然能夠做出一般父輩難以割捨的支持,雖然他也說自己:

“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

但他還是能夠放手,但這一點便極為難得。

名校出家者雖多,但能夠坦然接受的家人又能有多少?
北京大學:釋明海法師、明影法師、顯慶法師、衍能法師、賢慶法師、賢宇法師(柳智宇)
清華大學:賢啟法師、禪興法師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雲海法師(寧鉑)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賢威法師

王也的心病

講真心話,王也生來身家億萬、腦子聰明、家人疼愛,在這一點上,王也佔據了所有人都沒有的好運。但世上並不是每一件事都能盡人意,王也的問題就出在他自己身上。

他過於淡然了。

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一切都過於輕而易舉,反而讓他沒對任何事物動過心,而王也的聰慧也讓他第一時間發現了自己的問題,他也模糊的知道應該如何解決,而不是像其他二代一樣嘗試各種刺激以填補內心的空虛。

王也的心病其實不可避免,事實上絕大多數像王也這樣頂尖家庭的二代,往往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在一位“頂級支配者”的身邊長大,深知這世人奔波忙碌,拼盡一生所追求的珍惜之物,不過是自己的父輩甚至是可能未來的自己所故意安排給與的,他又怎會在意如此廉價之物?自然也就不願泯然於眾人,但要尋找屬於自己的在意之物,又何其不易呢?

此刻的王也是中二的,但也是認真的。

他其實也不知道選擇出家修道是不是能夠讓自己找到心動之物,但是他別無選擇。

因為在他看來,讀書畢業工作結婚生子或者幫父親做事又或者讓別人為他工作,這條道路他看得太多了,他的哥哥王又早早的便厭倦了國內,選擇在海外呆著,他的二哥王亦奔忙著只為博得父親的青睞。

他又何必要選擇這些早已能看到結局的道路,去過那乏味的人生呢?於是王也選擇了出家,當然這裡面還是有那一丟丟的中二的。 【doge】

此刻的王也對於自己真正想要的,值得為之動心的事物,尚且懵懵懂懂,只知道拜師武當也許是個辦法。當然我們讀者站在上帝視角自然知道,王也擔心失去的,害怕因為忽視而徹底失去的東西,正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的先天之炁。

此時的王也已經19歲了,先天之炁在人體中效果最為明顯的便是在生長發育的時期,錯過了這個時期,先天之炁不夠充盈,再想入異人之道便太晚了。

正信出家,童真入道。六根通利,三業純和。不染世緣,常修梵行。執持禁戒,塵業不侵。嚴護威儀,蜎飛無損。不逢八難,不缺四緣。 ——唐·怡山了然禪師《怡山發願文》

繼往聖絕學

王也的天資悟性在同齡人中是極高。

他並不是生於異人家庭,從小也沒有師長傳道,暑假期間的武當修習也不過是雲龍道長教授一些強身健體的混元樁功罷了。

但他硬是能夠於普通的樁功中體悟到先天一炁的存在,說他是自學成才亦不為過。也難怪雲龍道長對能夠收錄這名弟子頗為自得。

武當學藝

王也大學畢業,正式拜入武當山門,雲龍道長作為授業恩師,他自然傾囊相授。但王也並不是單純為了學那些傷人的手段才來的武當山,他真正感興趣的反而是更為深遠的哲學問題——我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因此他真正願意花精力去看的是諸如《易經》《陰符經集釋》之類的書籍。他早在成為異人之前就踏入了術數的領域,也試圖通過這些知識去解析自己,解析世界。

即使此刻他還不是異人,即便他未必能從中得到他想要的答案。

相對而言,他對於修煉那些異人的手段反而不甚在意,稍一有空就想著偷懶躲閒,哪怕是風後奇門,對他來說也不過是一門可以幫他實現目標的神奇手段罷了,一等學會就興趣寥寥,能偷懶就偷懶。

正是因為這些功法手段再神妙,但都不是值得王也真正動心的事物,他才能夠無視誘惑,處之泰然。而世間之人往往都難以割捨眼前的慾望,才一個個的被風後圖支配,奪走了自我。

也正因如此,王也對甲申之亂也沒有啥執念,哪怕答案就在眼前,都可以做到平靜相待。

得授風後

機緣巧合之下,王也誤闖武當三老的山洞,因為他的淡然心性,沒有被風後圖所惑,他成為了繼周聖之後真正掌握風後奇門的傳人。他的人生軌跡也因此經歷了第一次改動,他和甲申之亂扯上了不解之緣,從此便身不由己,無法再置身事外。

網上有不少人討論過王也為啥能不受風後圖誘惑,還能掌握風後,而武當三老不論心性功力還是參悟時間都遠勝王也,卻反被困其中。

有一種說法是,參悟風後圖是需要高等數學作為基礎才能掌握的,武當三老連大學都沒上過,試圖用古代數學去推演,自然事倍功半,而王也好歹是被清華大學理學院錄取的高材生,區區風後圖自然難不倒他。

講真,這種說法確有其根據。

在碧遊村篇中程序猿趙念就是依靠自身強大的數學能力,在沒有任何師長指導的情況下亦可進入內景,這也證明了術士的內景是可以用現代數學去解構的,甚至不需要成為異人都可以進入

(趙念始終只是普通人,而非異人)。

這種說法看似有理,但是筆者更願意從修行人的角度去解釋王也的特殊之處,即所謂的“非至人不傳”。

廣大讀者應該都知道風後奇門的名字是源自明朝羅通假託北宋趙普所著的《煙波釣叟歌》的開篇辭:

陰陽順逆妙難窮,二至還歸一九宮,若能了達陰陽理,天地都在一掌中。軒轅黃帝戰蚩尤,涿鹿經年苦未休,偶夢天神授符訣,登壇致祭謹虔修。神龍負圖岀洛水,彩鳳銜書碧雲裡,因命風後演成文,遁甲奇門從此始。——《煙波釣叟歌》[2]

世間有關奇門遁甲的文獻甚多,而此書是一部綱領性著作,遁甲術之大要,己盡包其中。

好一句“若能了達陰陽理,天地都在一掌中”,其原文包含的氣魄絲毫不亞於米二在《一人之下》中給風後原創的口訣“先天領週天,蓋週天之變,化吾為王”。

而在《煙波釣叟歌》中對於學習此門手段的人也是有其要求的:

遁甲此書為正軌,節氣準的無過此,請觀歌裡精微訣,非是賢人莫傳與。 ——《煙波釣叟歌》

此言遁甲奇門惟此書,為天時節氣之正宗,非壬遁等術之可比,故戒妄傳。此賦字字珠璣,精研玩味,豈愚昧者所能測識哉?這類的傳授門檻又豈止風後一家?道家內丹修行也多有此類要求。

這福德勝三輩天子,智慧勝七輩狀元,到這般時候,方可煉服食金丹。 ——張三豐《服食大丹說》
萬卷丹經,都說要三人。今之羽流及在俗習玄居士,總不見談及三人,便是與丹經相左。請問:必得三人何用?若是真師,必當知得。 ——濟一子《試金石》

也難怪洪音前輩如此哀傷,學都學不得,放棄了一切拼盡了所有,也依然被那道門檻攔住,同樣為人,雲泥殊途。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宋·梅堯臣《陶者》

而王也就是這個“至人”,他可往,餘者皆不可。

而那麼多的術士被風後圖所迷所困的原因,其實米二已經借諸葛青之口回答了讀者:

術士善於趨吉避凶,但面對真相,一個個的都卻甘當撲火的飛蛾~何其可嘆~

初試鋒芒

其實單以王也的心性和追求,他對羅天大醮本不感興趣,更是對於甲申之亂的真相也無所謂,但是好奇心害死貓,他在內景中試圖為羅天大醮的平穩解決尋找答案,重傷之餘發現問題的關鍵竟是堂堂正一領袖要為了區區一個毛頭小子張楚嵐,跑去陰另一個名門正派的小輩。若不阻止,則天師府名聲受損不說,張之維的命運也會發生轉折,老天師能量絕頂,他的命運變化對世間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幾乎無法估量。

王也的“王道”屬性也就是由此開端。

如果說上山之前的王也所在意者,無非是“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做一個逍遙山人,任人世紛亂,亦可獨善其身。

但決定上山的王也才真正蛻變為“王”,他沒有獨善其身,更沒有假借他人,而是雖萬千人吾往矣。

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 ”

孤勇者

羅天大醮一役,王也即使有意藏拙,但其用來擊敗諸葛青的手段依舊鋒芒萬丈,場中前輩高人皆有目共睹。

即便整場羅天大醮只有王也一人知道會為未來帶來數不清的變數,甚至還要搭上自己的命數,他仍然為了蒼生安定,像他所敬佩的諸葛武侯那樣,孤身與隱隱發作的大勢相抗,縱使蚍蜉撼樹,也不願坐以待斃。然而,扭轉他人的命運,同時也會扭轉了自己的命運,大勢的洪流又怎會放過他這個攪局者呢?

操蒼生的心,挨最毒的打

心懷蒼生安定的王也下了武當山,一共勸過五個人,卻沒一個聽他的話。

一勸張楚嵐

讓他選擇更好走的路去走,只要放棄真相,就會得到他一直以來最想要的——清淨。

然而,張楚嵐沒聽勸,追逐真相已經成了張楚嵐的心病,從羅天大醮展露頭角被世人覬覦,到與全性暗中合作屢屢被坑,再到二十四節谷深受重傷,假暗堡深陷殺局,還有現在困於納森島上的危機重重。

這一切,如果張楚嵐能聽勸,早早地安心下山,憑張楚嵐的人情練達,混個一生安逸美滿並不是難事。

二勸諸葛青

八奇技過於凶險,諸葛青你把握不住,術士就要順勢而為,飛蛾撲火必亡。

然而,諸葛青沒聽勸。武侯派的奇門和神機是他一直以來的驕傲,但是八奇技的現世,一個個輪流跑來打臉,又怎麼能讓諸葛青放棄呢?

事實上,不論是對王也的風後奇門還是馬仙洪的神機百煉,諸葛青從不掩飾他的渴望,但是這就是個坑。學不到,他心魔難解,學到了,他必被世人覬覦。

這一切,如果諸葛青能聽勸,他就不必被八奇技所困,憑諸葛青的才學,繼承武侯一族也不必捲入亂局。

勸馬仙洪

收手吧,你命格輕賤所圖者卻太大,大志難申殃及池魚,牽連之廣甚至會波及人口紅線引發大亂。若想安穩一生,更要遠離曲彤。

然而,馬仙洪沒聽勸。即使沒有後來臨時工小隊的介入,王也當場廢了馬仙洪,老馬依然是不會回頭的,他的個性是如此執拗剛強,他需要用修身爐找回記憶找回失散的家人,而曲彤又是他唯一可以信任的“姐姐”,你叫老馬如何放棄呢?

這一切,如果老馬能聽勸,他不至於被臨時工組團暴打,一生心血的修身爐也不至於被熊孩子拆了,如果老馬能夠遠離曲彤,隱姓埋名未必不能平安幸福。奈何曲彤都放老馬一條生路了,老馬依然選擇回到曲彤身邊。

勸陳金魁

風後圖是毒藥,是所有術士的噩夢,一旦踏入其中,便不可回頭。心病只能心藥醫,魁兒爺不停地經受道德與慾望二者衝突的折磨與拷問。放不下慾望,陷於求不得;被底線捆綁,做不到怨憎會;糾結徬徨,五蘊熾盛。

然而,陳金魁沒聽勸,他們術士都知道風後奇門有多精妙絕倫又有多讓人趨之若鶩。連傳承千年的武侯奇門後人都不能抵擋得住它的誘惑力,更何況是普通的術士了。魁兒爺是術字門的當家,對奇門遁甲的狂熱勁也是旁人不及的。

這一切,如果魁兒爺能聽勸,他也不至於拉下臉面不顧身份去陰去求一個小輩,甚至為了和王也比試,犧牲一眼換取金睛,燃燒生命使用龜蠅體。他如果能聽勸,安安樂樂享受天倫,教授弟子光耀門楣又何嘗不可?至少沒有這層心魔,得個平安喜樂,修為境界未必不能更進一步。

五勸馮寶寶

勸寶兒姐放棄追逐甲申之亂的真相,找回記憶後的寶兒姐將會引發何等的亂局無法想像。這場追逐真相的過程中,張楚嵐深陷險境,和甲申有關的人哪怕時隔70年依然對這個世界造成傷害,沒人可以獨善其身。

如果說,之前四人都是沒聽勸,被自己的執念左右,那這次對於寶兒姐的勸說,反而被寶兒姐直戳實質的回答給破解了。王也沒有勸動,反而站隊寶兒姐,正式加入護寶小分隊。

勸人要挨打,蒼天饒過誰?

據不完全統計,王也每次試圖勸說對方,多多少少要挨N頓打,每次去趟別人的渾水,他也必定沾一身泥。道爺你說老馬命格輕賤,擔不起大志,王道爺你的命格夠硬嗎?又何德何能去摻和天下大勢?

風後的副作用其實也是一種警示,道爺你如此開掛搞事,不是你能管的事,就讓他順其自然,天塌了也有天師頂著,你這麼勞心費力又是何苦呢?

王也的成長

知乎上有個熱門說法是“盛世封山修行、亂世下山度世”,古有龍門祖師爺丘處機道長一言止殺,近有抗戰李圓通道長狼牙山治病救人,其實不論出世入世,在張道陵祖師在創建道教之初,提出的想法就是“不爭”,修行之人除了保持清新寧靜的心態之外,還要有不被外物所擾亂的心境。真正的道士追求的是長生,白日飛升,得道成仙。所以在盛世之時他們會藏在深山之中修行,修煉屬於自己的道。但是一旦亂世來臨,他們就會下山,在紅塵中歷練本心。

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國大半。 ——魯迅《而已集·小雜感》

從前王也身處雲端,父親的麻煩找不上他,後來他一心求道,他人的俗擾也都入不了他眼,因為遇見的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所以他可以不在意。但是當真正的麻煩找上他時,他站在了和張楚嵐同樣的境地,當初那句“我是來給你選擇的,不是幫你做選擇的”就顯得幼稚且可笑了。

從前他沒有見識過的無賴底線,就都成了破綻,從來沒為錢發愁的他,連雇個圈內人保護家人都捉襟見肘。他不是老天師,沒有掃清一切魍魎的能耐;他也不是碧蓮,沒有紅塵歷練出來的種種手段;他更不是寶兒姐,沒有放得下一切的心境。

他只是一個修行人,一個在深山打磨技藝,在紅塵磨練心性,在亂世負重前行的修行者。

相比在主線劇情之外,王也為了探尋甲申真相所作的努力絲毫不遜於張楚嵐,不論是拜訪各大門派,還是內景中探求真相,又或者勇闖二十四節谷,王也為了安定這個即將變為亂世的天下付出了許多。

他對自己的期望不高,但也不想死的不明不白,就像洪音前輩那樣能在死前的一刻把自己看明白了,活明白了,就夠了。而這恰恰契合無根生對第四類人的定義:

有術有道,這類人知道自己一生該做什麼,也有能力去做。他們這一生就求個功德圓滿,縱使功敗垂成,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這一生,總算沒有白活,算是值了。 ——無根生

當週蒙太師爺問他對於當初的何為人之問是否已有答案,他也能笑著應對:

寫在最後

筆者開篇給王也的評價是“無為而無不為”,《道德經》雲: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王也的自我修行和入世平亂都沒有擾亂他的道心,他勸導世人,卻不去干涉他人,他順勢而為,卻逆亂反正。

《雲笈七簽》雲:欲求無為,先當避害。何者?遠嫌疑、遠小人、遠苟得、遠行止;慎口食、慎舌利、慎處鬧、慎力鬥。常思過失,改而從善。又能通天文、通地理、通人事、通鬼神、通時機、通術數。是則與聖齊功,與天同德矣。

道家的“無為”,並非消極避世,而是應該努力學習,積極進取,通曉自然和社會,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所以說,王也得“無為”並非無所作為,什麼事情都不做;而是按“道”行事,處世立命。


碼字不易,跪求點贊! ! !收藏! ! !評論! ! !謝謝! ! !

來源:知乎www.zhihu.com

作者:婺江墨客

【知乎日報】千萬用戶的選擇,做朋友圈裡的新鮮事分享大牛。
點擊下載

此問題還有109 個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閱讀:
有一人之下王也道長的圖片嗎?

一人之下為什麼王也要去幫張楚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