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

古埃及是怎麼養活十萬金字塔建造者的?


合成風,有朋自遠方來,鞭數十,驅之別院。
閱讀原文

我們先不談建造者數量,先討論一些別的東西。

首先從埃及獨特的地理環境說起,眾所周知,埃及能夠耕種的土地主要集中在尼羅河兩岸。直到今天,埃及絕大多數人口也集中在佔國土總面積百分之四的區域。因此尼羅河對埃及的影響是巨大的。

古埃及人口基本都分佈在尼羅河周圍了

中國有個著名的歇後語:下雨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講的是農村里下雨天不用下地干活了,就把自己孩子這段時間幹的偷雞摸狗橫行霸道殺人放火的事翻出來洗一洗曬一曬拾掇拾掇,然後逐一發送大耳帖子。但如果放到農忙時節,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給你這頓打,沒準就少墾一塊地,最後就少打二斤穀子,所以只有農活這種關乎經濟基礎的東西做完了,才能進行教育這種關乎上層建築的事。政府也深知這一點,所以只要稍微當個人的統治者,都只會在農閒時期(比如冬天)徵發民夫去打仗或做一些修長城、挖水渠之類的基礎設施建設。

“逆子,老實,逐一發送大耳帖子”

古埃及雖然不下雨、也沒有冬天(也不一定有大耳帖子),但是尼羅河的周期性氾濫給了古埃及“打孩子”的機會。每年6 月,尼羅河上游雨季開始,到達第一瀑布後尼羅河水位開始上漲。從6 月到9 月的這一百多天裡,尼羅河上游水位普遍上漲12 到15 米,三角洲地區普遍上漲6 到8 米,直到十月達到最高峰,這時候上下埃及的良田變成一片澤國,想種糧食基本不可能。 10 月末上游地區雨季結束,11 月初的水位大概是高峰時的一半,之前被淹沒的良田逐漸浮出水面,之後隨著上游水量減少和蒸發量的增加,一些河床也會露出水面。古埃及人的農忙時節開始了。這小半年的農業空閒期成為金字塔的建造的時間準備。

尼羅河,可見尼羅河附近的環境和遠處沙丘的完全不同。 “埃及人就生活在尼羅河兩岸幾英里的土地上”

一般來說洪水和旱災、蝗災和湯恩伯一起並稱農業的四大天敵,但在埃及這種年降水量100mm 的地方,尼羅河的氾濫可以稱得上是大自然對古埃及人最好的饋贈了。上游的土壤、腐殖質和無機物隨著氾濫器件長期的積水滲入耕地裡,形成了每年約13 毫米厚的淤積層,每年周期性的給土壤帶來肥力。大量的河水沖刷帶走了土壤中的鹽分,避免的土地因乾旱而鹽鹼化。同時,洪水退潮後在平原上留下的積水又成為了農業用水來源,並且補充了底下水使土地不至於過於乾旱。洪水退去後,古埃及人只需要“每個人把種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豬上去踏進這些種子,此後便只是等待收穫了”(希羅多德)[1]。一直到羅馬帝國時期,尼羅河畔上下埃及都是糧倉級的存在。肥沃的土地為埃及產出了大量的糧食,為金字塔的建造做出了物質準備。

土地的肥沃讓上下埃及地區很早就產生了脫離農業生產的聚落。公元前四十世紀的涅伽達文化II 期就已經發掘出規模遠超家庭需要的釀酒坊、烘焙坊和陶器坊,初步認為是類似於城市聚落的遺存。而早在第三、四王朝時期(這時候也是金字塔的濫觴時期),古埃及人逐漸開始了土地所有權的贈與和買賣[2],結合尼羅河的定期氾濫,這對土地丈量的技術有著很高的要求,因此也間接促進了幾何的發展,並產生了測量工具。古王國時期(大概是第三王朝到第六王朝),為了修建金字塔,古埃及開始在金字塔旁有計劃的修建城鎮供祭司、工人以及其他配套產業居住和發展,形成了“金字塔鎮”。這些城鎮主要位於金字塔附近的沙漠中,日常供給來自於中央,且有些“金字塔鎮”有著長期居住的痕跡。不知道這是否能夠推斷為除了農閒時期徵發的民夫外,也存在著熟練工匠一直在金字塔附近工作。

金字塔鎮示意圖

古王朝時期,古埃及的行政體系逐漸變得完整,這也為金字塔的建造提供了經濟基礎。李之維[3]在論文中提出:為了有效確保孟菲斯地區的建築工程質量和計劃城鎮的日常供應,國家投入大量精力建立對各省的強有力的控制。從第三王朝開始,埃及各諾姆逐漸被融入更廣泛的經濟網絡,這一過程以控制大量農業土地的形式展開。統治者在各地建立了農業區和莊園,在糧食供應和農業收入方面獲得大量資源,這些資源絕大多數則運往了孟菲斯地區,由此形成了一個地方到中央的複雜經濟網絡。在大多數情況下,各省最高官員總督與古王國首都孟菲斯有著密切的聯繫。此外,在古王國時期還可以注意到省政府的發展,省政府駐紮於省會之中,到古王國末期,省會已發展成為重要的地域中心。國家的形成,也為金字塔的誕生創造了條件。

吉薩金字塔群,由近及遠分別為三個皇后金字塔、孟卡拉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胡夫金字塔。孟卡拉金字塔看上去和胡夫金字塔一樣大。

其實並不是所有金字塔都像胡夫金字塔一樣大,而法老又不是當兩年就要被做成木乃伊埋了的。都靈王表記載胡夫統治了23 年,有足夠的時間為自己修建一個豪華的墳墓(在位時間長的統治者的陵墓一般都比較大,如明定陵、長陵、永陵比十三陵地區其他的陵寢要大。)且金字塔的質量並沒有那麼好,表面的花崗岩石灰岩還算是磨磚對縫,裡面的石灰岩縫隙需要用砂漿來灌注。所以比起帶數學家希羅多德一眼千年的“十萬人”,具體金字塔的修建需要多少人多長時間可能還有商榷。

而從衛星圖上看,最下方的孟卡拉金字塔和其他兩個完全不是一個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