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

什麼是黑色電影(film noir)?

內容目錄

何為黑色電影之黑

法國影評人定義了黑色電影,他們從四十年代美國電影中歸納出這種風格。到五十年代末,奧遜·威爾斯執導的[历劫佳人]宣告了經典黑色電影時期的終結,隨之而來的是所謂的新黑色電影——彩色取代黑白、黑色元素和主題融入某個類型化敘事中——犯罪、驚悚、科幻、恐怖等。黑色電影概念包含了一系列視覺和影像風格以及特定的主題——犯罪和荒誕。所謂黑色,既強調視覺,也強調敘事和主題。

從社會性源起來說,黑色電影是對二三十年代約翰·福特、弗蘭克·卡普拉等導演所信奉的美國中產社會價值的反叛。底層、中產階級、警察、女人等,或是陷入腐化墮落的罪惡環境,或是走向犯罪深淵。黑色電影雖然鮮少直接談論宏大的政治、社會問題,但它們或多或少從這些問題中,產生了創作的衝動和靈感。源自人性的貪婪和腐敗是導致主角犯罪或墮落的根本原因。

回看美國經典黑色電影,“黑色”之意並不難領略。它們大多是講犯罪故事,或是與人性的陰暗面有關,讓人感到既危險又迷人。主角只是普通人,而非窮凶極惡的幫派人物,或是被逼無奈的反抗者。

一般來說,1941年的[马耳他之鹰]在好萊塢刮起了黑色電影之風。從類型上來看,它是一部偵探電影,但具備了與該類型電影不同的黑色主題——不是聚焦於一般意義上的犯罪或懸疑解密,而是透過偵探之手,發現罪惡背後,道德和人性的失衡。

當偵探、女主和犯罪團伙的老大圍在傳說中用金子製作的馬耳他之鷹周圍時,他們的目光聚集了貪欲,但影片在此又狠狠黑色了一把:眾人搭上幾條性命,互相欺騙和鬥爭而爭奪回來的寶物,卻是一文不值的東西。

這種歷經千帆後,被宿命擊中的荒誕,亦是黑色電影迷人的地方。與女主曖昧的偵探,最終向警察告發了她的罪行。這是早期黑色電影的“保守”之處(因為海斯法典,好萊塢當時對性、變態、犯罪、暴力的表現還有很多禁忌),搖擺的道德最後要回到正軌,作惡者自食其果。

在[双重赔偿][失去的周末]和[日落大道]裡,導演比利·懷爾德並不是通過硬漢偵探的視線去解開某段黑色人生的秘密,而是用更貼近現實人物的角色去指出生活的荒誕。這些角色——保險推銷員、家庭主婦、失敗的作家、年老色衰的過氣演員——直指美國中產社會。透過他們,觀眾看到了與自身所處環境高度類似的焦慮和不安。這些人物走向人性的黑色地帶,並非因為他們身處罪惡的環境,而是由於慾望導致自我的不平衡。這種精神“病症”將人物困進了牢籠中。

著名導演、影評人保羅·施拉德是新黑色電影[出租车司机]的編劇。他在文章《黑色電影筆記》裡,將美國黑色電影的發展分成了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主角是相對正常的偵探、孤獨者;第二個時期,主角的黑暗屬性逐漸增強,故事聚焦於街頭犯罪、警察和政治腐敗;第三個時期被施拉德認為是黑色電影的精華期,主角自身的心理病症越來越突出,喪失了心理穩定性。這三個時期的劃分標準並不能絕對界定各個時期的代表作,但它概括了黑色電影的一個重要表徵——社會和人性的灰色引發的罪惡和個體精神失衡。

黑色電影多數有個處於道德陰暗地帶的主角。[马耳他之鹰]不必多說,偵探和女主既對立(女主欺騙偵探並殺害了他的同事)又曖昧的關係,曾讓執行海斯法典的審查部門不安,但偵探總歸還是理智的,冷眼旁觀被慾望奴役的人們。[双重赔偿][失去的周末][日落大道]亦是如此:保險推銷員與客戶妻子偷情,殺害她的丈夫騙保([双重赔偿]);寫不出文章的大齡作家沉迷於酒精,不顧女友的守護之情([失去的周末]);年老過氣的女演員仍傲慢地幻想著被聚光燈環繞,愛上年輕的編劇並因此更加想要證明自己一如既往地受歡迎([日落大道])。

評論家曾將黑色電影裡的這些“病症”歸因於戰時和戰後的社會危機,包括女性走入職場,改變了傳統社會的男女權力關係。美國的傳統價值受到挑戰,個人的慾望和精神困境被放大。對於今天的觀眾來說,黑色電影很少讓人聯想到危機中的美國社會現實,原因在於它們幾乎不直接談論政治,而是圍繞硬漢男主和孤獨女主講述人性幽暗。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也有一些黑色電影特別強調了社會意識,將影片的主題擴大到對現實的批判,而不只是聚焦於人性黑暗。朱爾斯·達辛的[不夜城],在影片開始就以上帝視角俯瞰整座城市,接著深入到各個角落,從白天到黑夜,調侃性的旁白暗示了城市庸庸碌碌的日常裡,隱藏的黑暗。日本的黑澤明在四五十年代也執導了四部膾炙人口的黑色電影——[泥醉天使][恶汉甜梦][野良犬][天国与地狱]。他在這些作品中,相對直接刻畫了城市頹敗、階層對立等社會問題。

作為經典時期黑色電影終結標誌的[历劫佳人],故事的矛頭指向了正直的警察隊長。多年來,他經辦了許多棘手的案件,培養了得力的新人,備受尊敬。但是,一名墨西哥籍緝毒官員發現了他執法的秘密,並因此遭到陷害。對謀殺案的調查轉向了對警長過去的揭秘。在這裡,黑色的標識是警長的兩面人生。雖然虛偽的角色在電影中很常見,但黑色電影會賦予他們一定的合理性,讓人同情。這些人因為特定的環境和遭遇,而釋放了人性之惡。

所以,儘管黑色電影沒有直接挑戰美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法制和正義,至少也給生活在這一價值觀之下的人們帶來了不安。所謂“黑色”,正是強調了這類電影晦暗悲觀和搖擺的道德主題。它們藉著偵探和犯罪故事,寫實地介入到平民的精神世界。這種寫實性也正是黑色電影給人帶來不安的原因之一。及至新黑色電影,寫實性仍然是其非常重要的特徵。

黑色電影的寫實並不是我們所熟悉的現實主義苦情寫實。它通常是對城市的微觀寫實,焦點放在人物的內外矛盾上。這種矛盾很少摻雜宏大政治或社會主題,主角的動機僅僅是自身慾望驅使。

他們不關心政治和社會,也很少對此發表高見,他們只專注於自身的需求。人物所處的社會環境,包括他們所在的城市、他們的職業、身份、住所,他們的言談舉止、興趣,都以相對寫實的方式呈現出來。經典時期的黑色電影,故事都是發生在現代城市中,無論主角是偵探、犯罪分子,還是普通職業者,他們都不會背離現實城市裡的生存邏輯。

科恩兄弟執導的新黑色電影[冰血暴],與經典黑色電影差別巨大。它的主角是一名懷孕的警察,正在調查一起公路謀殺案。影片沒有緊張刺激的動作戲,而是以一種日常的基調刻畫女警查案過程,所以我們會看到她在警局和丈夫慢悠悠地吃漢堡,在家裡起床、吃早餐、出門。這些並不會拖慢影片的節奏,因為劇情信息會適時地釋放出來。

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羅曼·波蘭斯基的[唐人街],以及被認為是黑色科幻的[银翼杀手],都是新黑色電影中的經典。這些電影,一方面對故事中的城市有寫實性的呈現,另一方面將主題擴大到對社會制度的批判、對未來及人何以為人的思考。

同經典黑色電影相比,新黑色電影更加偏愛因制度或集體的腐敗而出現的失落者,[出租车司机]的男主是越戰受害者,[唐人街]裡的偵探忍受不了警局的黑暗而離開,[银翼杀手]中的複制人被人類追殺,獵殺他們的男主特立獨行,與人類格格不入。雖然把這些電影放在黑色電影框架來討論,但是由於影像風格的差異巨大,新黑色電影的界定比經典時期的美國黑色電影更有爭議性,莫衷一是。

來源:知乎www.zhihu.com

作者:唐朝

【知乎日報】千萬用戶的選擇,做朋友圈裡的新鮮事分享大牛。
點擊下載

此問題還有13 個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閱讀:
黑色小說(noir fiction)與暴力美學之間有什麼關係?

如何評價電影《牆裡的聲音》(Voice from the St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