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

「過年,是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你的家鄉有哪些充滿回憶的地方?

重慶在我心中的體量太大,分量太重,所以面對自己的家鄉山城重慶,心裡的感情始終是深沉又復雜的。

既然我的老家離市中心本就不近,而我在成年之後又離開了重慶,所以這個2018年拍攝的20分鐘的紀錄片,既是我這重慶半土著的自白書;也權當我帶你去看那山城在我心裡的一半風景吧!

宜下班、躺在沙發上、點起外賣、慢慢看~

前方重慶,本次導航結束!魔幻交通、穿樓輕軌、過江索道,勒些網紅打卡地都不能代表重慶

我出生在長江邊上的一個小縣城,這個小縣城有個很隨便的名字,叫【魚洞】。

魚洞的老城區位於重慶城區以南,長江的上游,是個少有外人打擾,安安穩穩的小地方。

【魚洞】這名字聽似隨意,現在細細品來,倒是很具有山城人民直白個性的——因為就是以前這里江底有個洞,洞裡面很多魚,就叫做了【魚洞】,明明很爽快是不是! ?

但記得上高中時,班上曾轉學來了倆渝中區的同學(俗稱城里人),一問我家在哪兒,老實憨厚的我說家在【魚洞】,她倆就笑了,說:這名字好土哦~魚洞~~嘿嘿嘿~~~(我現在腦袋裡都迴響著這笑聲)隨即周圍的同學都笑了。

我那時候臉皮薄,紅著臉抬頭一看,發現只有一個文靜女生沒有笑,她低著頭坐在一邊假裝看著書……剎那間我就覺得她是有內涵的,是個有深度且不一樣的女同學。

後來經過一盤問,人家女孩子才羞答答地把頭抬了起來,怯生生地說了一句:我家…..我家….我家在…【木洞】……

我硬是沒忍住,也跟著笑了。

【木洞】在【魚洞】下游,源於那裡有個山洞,傳說洞中藏有魯班的優質木材而得名,明明也很爽快是不是?

魚洞這個縣城在我小時候,遠沒有你現在看到的這麼大,它和中國其他地區的城鄉結合部一樣,生活在這裡的小鎮居民都是在自得其樂,安安靜靜的生活。

也可能是因為這裡有條寬闊的大江和奔流不止的江水,所以不管是在菜市場賣菜的農民,還是在街上憑手藝吃飯的師傅,亦或者廠裡上班的職工——那時候的左鄰右舍心胸都是豁達開朗樂觀的。

直到小鎮上的工廠和企業在某個時候開始紛紛倒閉,大家貧富開始拉開差距,有人眼紅得到,有人哀嚎失去……這些平衡和關係才開始產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但那個時候我還很小,並不了解那個時代給父母在生活上帶來的痛苦和艱辛。

我最早的老家在這座老“魚洞大橋”的附近,右邊是魚洞最早發蹟的地方,左邊是改革開放後逐漸開始建設的新城區。 (現在其實也是老城區了)

若時間再往前推一推,以前左岸都是菜地,那時人們是需要靠一種叫做“扯扯渡”的渡江工具,才能從左岸跑到右岸來趕集。

在這之後有了老魚洞大橋,左岸的居民才不用承受汛期時【箭灘河】所帶來的洪澇凶險。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當我再次回到這裡時,卻發現很多事物依舊維持著它原來的格局和節奏。

“勒塊水泥屋頂是直接連到街邊的,所以這里便成了周圍男的吃了晚飯出來吹誇誇(閒談)的地方,那個時候他們吸的煙都是寶牌兒和翡翠(劣質煙),但是講的話都是國際形勢和國家大事。

後來關心國際形勢的人留下了,而關注工地和建築的人都搬走了。

除了……在這里幹了三十多年的秦師傅”——來自《勒不是重慶》裡我的旁白。

其實我對秦師傅的印像不太深,一是我在7歲之後便離開了這個老家;二是秦師傅在我模糊的記憶中就是比較少言寡語。

要不是這個幾十年沒挪過地方的小攤位和那件熟悉的藍色外套,我倒真的不記得秦師傅了。

那天我在拍他的時候跟他閒聊了兩句,才知道秦師傅就靠這個配鑰匙,修鞋子的小攤位,生生的養大了他家裡的兩個兒子。

現在細想,似乎老實本分的勞動人民生活都是清苦不易的;至於這些行當和手藝,以後自然也是無人接替的,因為一個時代的印記,似乎只能存在於那個時代裡。

比如所謂的“魚洞老街”。

“勒個區域叫做“魚洞老街”,它既是整個魚洞發源之地,也曾經是魚洞長江水碼頭的全部歷史,而我小的時候就要經過秦師傅的小攤攤兒,然後穿過這片老街,順著青石板路爬坡去上課。”

“那時候撒子石板巷路,拱門善堂,鹽倉油坊青瓦房,麻辣豆皮攪攪兒糖撒子都有,老師在講台上說的人間煙火,就在這個地方。”——來自《勒不是重慶》裡我的旁白。

實際上我在編寫這段旁白時曾寫過很多個版本來描繪老街的歷史和我對它的記憶,因為憑我走南闖北的經歷和經驗,“魚洞老街”被硬生生的剷平重建實在是粗魯又可惜,若真的像媒體報導的那樣是在“修繕”,這個地方倒真的是不輸【洪崖洞】和【磁器口】的。

但是到了最後,我還是平靜的收斂了激烈的言辭,因為過去的已經過去,剷平的已經被剷平。

至於魚洞,也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小縣城了,現在的規模已經比我小時候的魚洞大了很多。同時這個地方也有我太多的回憶和故事,無數個人生轉折都發源於此,但抱歉不能寫得更多。

“我的高中和大學在魚洞長江的下游,而且這兩個學校其實是在同一個小鎮,所以那個江邊小鎮我一待就是7年。”

我才到黃桷坪的時候剛好初中畢業,一下公交車才發現,其實這裡就是個城鄉結合部,比魚洞還要小。

那時候的我壓根兒就想不到在藝術圈兒裡這麼有名的【四川美術學院】是在煙火味道如此濃郁的地方。

這個小鎮下面是長江,鐵路,寺廟和農田;上面是吊腳樓,菜市場和發電廠;街上走的,都是背菜簍,擺地攤兒,帶小孩,賣草藥的中老年人……跟我想像中的高雅藝術是大相徑庭。

但是在這裡待久了,待明白了,看到的就不是城鄉結合部了,而是市井生活和文化藝術的相互融合。

其實真正有兩把刷子的藝術家心裡是沒有什麼高雅不高雅的,因為高雅也好,低俗也罷,這些都是現象和表象,並不是藝術本身的實質和追求;而看上去高雅和高端的,其實也都是投其所好,迎合大眾心理訴求,順應社交潮流和商業轉化需求,如此而已,很簡單的,沒什麼想不明白的。

畢竟藝術家也要賺錢養家,張口吃飯的不是?

記得高中時期第一次進川美的時候是個熱死人的夏日午後,校園裡空空蕩盪,因為大多數學生都躲在寢室里納涼。

我一個人穿過校區和食堂來到操場旁邊,遠遠就看到一個批頭散發身穿紅色T恤的騷年站在球場正中央,仰天閉眼面對正午的太陽。

憑直覺,我就能聞到一股油畫系或者雕塑系學長的味道。

我過去打探了一下,我說,哥~今天42℃,這麼熱的天你在看什麼?

這位正在吸收日月芳華的大咖依舊閉著眼,不說話,過了3秒,起皮的嘴唇動了一動:滾……我在聆聽宇宙…..

我當時就震驚了!倒吸了一口涼氣,後退幾步,轉身跑了……當時好害怕以後也變成這個樣子。

實際上黃桷坪校區在還沒搬遷的時候,到我們那一屆,整個街道上的小吃美食和夜市算是到達了一個新的高度,因為過來接受藝術培訓的考生越來越多。

不管你多晚出去,那黃桷坪正街和美院後街的街道上,永遠有你一雙筷子。特別是在搞畢業創作的時候,凌晨三點你都可以在街道上看到一盞盞橘色的小燈,和燈下不斷升騰著的香辣氣息!

來!弟娃兒,吃撒子!小面還是米線兒?——小攤老闆兒永遠這麼有激情。

我們那一屆藝術生是黃桷坪校區歷史上的一個分水嶺,因為還在大四的時候學校就開始搬遷,繼而我們後一屆的學弟學妹們就完全告別了黃桷坪,直接去新校區報導了。

於是從我畢業的那一年開始,黃桷坪便逐漸蕭條了。

“學生一走,沒什么生意咯……生意不好做啊!”二娃面莊現在的老闆告訴我。

誠然現在的黃桷坪已不如以前熱鬧了,而活絡的商家也已從做學生生意,漸漸轉變成做遊客生意了。

畢竟黃桷坪的塗鴉街在重慶突然火了……這……也是讓我始料未及的。

當然更始料未及應該是【交通茶館】的老闆。

關於交通茶館,我的紀錄片裡已經做過一個簡要介紹,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交通茶館這個地方在火之前,其實是看不到這麼多的年輕人的,因為它對於藝術生來講,其主要功能是過來寫生,而非坐下品茶閒談的。

往前的時候這裡聚集了山城深處最市井的人群,他們都來自各行各業最草根的小市民,但是在這些小市民中,偶爾也會有一兩個和當地人打得熱火朝天的藝術家。

但是在假期裡,似乎這裡都被妹紙們佔據了,內甚麼,我看老闆和摻水師傅的眼神裡也透著些許複雜的心情。

你說年輕的茶客多吧,但是聊得來的老茶客都被擠走了,可年輕茶客翻桌率高啊!

你說老茶客齊聚一堂吧,但是一壺茶跟你擺一下午龍門陣,這到底是賺錢不賺呢?

嗯…..也許就是在這賺與不賺,情與不情之間夾雜著的複雜情感,就叫做江湖吧!

重慶的交通……略複雜……實話來說,重慶城區,特別是渝中半島區域其實是不太適合開車自駕游的。

一是道路狹窄而且歪歪扭扭,上下起伏;

二是停車位真心不好找;

三是……重慶畢竟是山城,請尊重一下,因為它比其他城市多了一個Z軸,有時候你確定你離目的地近了,但實際上是要繞很遠的下坡彎道才可以啊!

何況我們這兒問路從來不會這樣問:

你好~老師~請問這個輕軌站是在這座立交的北邊還是南邊兒?東邊兒還是西邊?

對-不-起!我就沒見過哪個重慶人在分東南西北,你只會聽到:

哦!勒個地方啊!在那個坡坡上面…..或者…..哦!在這個坎坎下面!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乘坐重慶的城市過山車,特別是軌道2號線。

你可以在這條線上看到沿江如海浪般的山城景觀,另外網上盛傳的【輕軌穿樓】也可以在二號線上體驗一下。

但其實人在車裡,是很難覺察到有什麼不同的,因為樓道裡既沒有廚房,也沒有衛生間,修的跟普通站台也是一模一樣。

不過重慶也是任性,知道大家都往那裡跑,想看輕軌穿樓的技能,所以……乾脆就在下面修了一個觀景台,大家開心就好。

長江索道算是山城裡一個最火的交通工具了,因為這確實是重慶在空中游覽長江的一個特色。

其實以前重慶還有一個索道叫做【嘉陵江索道】,通車時間比【長江索道】更早,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已經被拆掉了,如果不是群眾的呼聲與情懷作祟,其實這條【長江索道】也是難逃被拆掉的命運。

不過好在【長江索道】被作為旅遊交通工具給保留了下來,但能不能坐到就憑運氣了,據說在旅遊旺季,排隊1-3個小時是很正常的,然而單程其實也只有3-4分鐘。

若是給你3分鐘,你會在山城的半空中想些什麼?

可能還沒來得急去驚嘆空氣中瀰漫著的火鍋味,你就已然進入了這座山城。

【渝中半島】自古被長江和嘉陵江環繞,它不僅是重慶的經濟核心區域,還是連接兩江南北的交通樞紐。

它既是山城最早開始發蹟的地方,也是承載重慶巴渝文化,碼頭文化,移民文化以及所有深重歷史的巨大基岩。

說他是重慶人民的精神堡壘,當不為過,因為蹦躂在半島上的並不僅僅是過去的歷史和現在的生意;還有花椒,火鍋,美女和人間煙火。

而白天閒逛在重慶,除了可以去【黃桷坪塗鴉街】,乘坐【軌道交通】,【長江索道】,【皇冠大扶梯】;看看【三峽博物館】,逛逛【磁器口古鎮】外,其實還可以去去山城步道。

因為那里人少,你可以和親愛的牽手不被打擾,其實不管是白天和夜晚,那裡都適合空中漫步。

渝中半島裡的房屋依山而建,所以自上而下形成了連接各個小巷的【石板通路】;這些通路不同於平原城市裡的巷道,因為它們既連接寬闊馬路,又連接狹窄的居民住戶,而且通常都是由上下石階組成,並不通車,只能自己親自走,就問你怕不怕?

所謂【老重慶人民在山城裡爬坡上坎】,其實說的就是這種石板通路。

而放到現在,我覺得他類似於當代建築裡的消防通道,或者是步行進城出城的高速公路;只不過它串起來的並不是鋼筋水泥和繁華的商業街,而是老一輩山城人民用雙腿走出來的碼頭文化和最地道的山城情懷。

我去的這條步道叫做【山城第三步道】,不管是明清年代還是抗戰時期,這裡都是政府高官和將領們的聚集居住之地。

但是到了現在,雖然這條步道小有名氣,但實話來講,我去的時候也沒幾個遊客或者說是附近居民在石板路上來回晃蕩。

至於重慶本地到渝中區來游玩的遊客,基本都是前往各個商圈賣場,自然不會來這個步道遊玩,所以身在圍城,有時還真不一定就了解圍城。

畢竟這裡的一切對當地人來說只是生活,而不是休閒和娛樂。

比如這第三步道,其實我也是第一次來,但也是虧我來得早——因為這裡的老房子也是馬上要拆遷重建了。

紅色的線路是步道路線圖,整個第三步道在Y型路口開始分岔,左邊可以去往沿江棧道;右邊則是繼續沿著石板路向上穿越山城巷深處。

對面是南岸區和長江大橋,站在步道左側的棧道可以盡收長江美景。

屋頂菜園也算是山城人民的一大愛好了,沒辦法,渝中半島地勢崎嶇,寸土寸金,小老百姓的那點兒鄉村情懷只能在夾縫裡,半空中才能得以實現了。

當然,情懷落不了地的,把麻將桌撐起來就可以了。

重慶人喜歡打麻將,倒不是說因為休閒或者是節奏慢;畢竟就算是在上海,那些弄堂深處也是時時都會傳來麻將的聲音。

所以重慶倒是重來沒有給我過休閒的印象,因為這上上下下的公路和提坎,咋叫人休閒得起來?不過你要說樂觀豁達那我還是同意的。

【重慶第三步道】入口很不顯眼,位於渝中區中興路法院旁,導航直搜【山城步道】就可以了。附近有個熊貓公館的公寓可以停車,要不你還是打車或直接走過來吧。

得力於有錢交電費,還有兩江交彙的地理位置以及依山而建的城市建築,其實重慶真正的魅力是在夜晚——從城市景觀上來說,重慶的夜景是一貫以來強推的名片,所以晚上是必須要出去騷上一騷的。

左側是【渝中半島】以及半島以南的【長濱路】;右側是南岸區的【南濱路】,中間是橫跨長江的【東水門大橋】。

注意:【東水門大橋】跟網紅【千廝門大橋】長相一樣,但是一南一北分別橫跨的是長江和嘉陵江。

在北濱路上可以看到渝中半島對面的【千廝門大橋】以及【洪崖洞】。

【千廝門大橋】在重慶一直很火,一是因為這造型很有未來感,二是因為在千廝門大橋上看完渝中半島的夜景,就可以直接步入【洪崖洞】。

這幾年,感覺全國各地的小妹紙全部都到【千廝門大橋】和【洪崖洞】打卡了。

其實洪崖洞從外觀上看,算是把重慶以前的吊腳樓群屋“復原”地比較好的標杆景區,因為同樣是鏟倒重建,【洪崖洞】既保留了依山而建的原址特色,又把“建築群落”層層疊疊,紛繁錯落的無序特徵表現了出來。

而且自上而下兩個出入口的設計,不管是從商業,安全還是文化特徵上來說,都是十分聰明的,讓人聯想到進入山城的石板通路的同時,也讓人群流動了起來。

雖然現在的重慶人可能去洪崖洞的已不太多,覺得膩了(其實都被外地遊客佔據了);而且這地方也是被各大媒體或者旅行達人們老生常談,但是作為“山城夜景”的一個重要元素,初到重慶的遊覽地標……【洪崖洞】依然是你無法迴避的那一站。

當然了,千萬別在白天來就可以了,因為這地方晚上真的特-別-亮!

【洪崖洞】裡面其實就是中規中矩的小商品,小吃,酒吧街,特產商店等商業聚集區了,雖然少了點爆款,但是來都來了,不進去逛一下也會留下遺憾的吧…..

關鍵是沒門票,這在中國旅遊圈子裡,算是很良心了。

紅燒肥腸是我的最愛之一,可惜…..哎….現在肥腸都洗得太乾淨了,少了一點厚重感,記得我小的時候,那肥腸的味道……嘖嘖嘖…..就一個字:重!

所以現在也不太好意思跟人家提要求:

老闆兒,你勒點…..有沒有….洗得不是那麼乾淨的肥腸?

會被打的吧……算了,還是去吃火鍋吧。

你有沒有在重慶江北機場晃蕩半天,不知道帶什麼土特產回家的經歷?

你有沒有最後很無奈,最後只能買袋麻花,買袋【火鍋底料】帶回家的經歷?

你朋友有沒有覺得你去重慶,居然帶回來的是【火鍋底料】這種無法開袋即食的奇葩特產,繼而覺得你也是個奇葩的經歷?

沒辦法,一提到重慶,總是繞不過火鍋;而一提到火鍋,你總是會想起身邊的重慶人。

我最怕有朋友讓我推薦重慶的火鍋店,因為這對我來說很難:

一是我家離市中心遠;二是我離開重慶好多年了;三是……

你知道重慶有多大,有多少家火鍋店嗎?

光網上有點評數據的,我查到的就有三萬兩千多家,這還不包含那些藏在梯坎下面,人群深處的火鍋店。

我保守估計,光主城區應該至少有五萬家……所以究竟誰是火鍋英雄,這我倒真說不上來。

不過我能告訴你的就是:在重慶,不管是小面還是火鍋,最好吃的永遠是那些非連鎖,非求速的巷道小店;至於景區周邊的,遊客密集的區域,你懂得。

他們不一定能代表重慶美食的最高水準,但是作為嚐鮮和湊熱鬧,也不是不可以去嘗試的。

至於真的要追求地道的重慶火鍋……請在夜幕降臨十分,遠離遊客聚集區,隨便鑽條小街,那裡都一定有最感人的味道和最辣菊花的東西。

我那天去的這家火鍋店叫【洞庭火鍋】,其實也就湊一熱鬧,嚐嚐久違的【九宮格火鍋】,另外這裡也是【火鍋英雄】火鍋店內景的取景地。

【九宮格火鍋】應該是火鍋商業化後的最早烹煮形式,因為重慶火鍋起源於清末,所以這裡面有很多傳說。

我整理了其中一說:

舊時重慶在嘉陵江畔和朝天門有諸多碼頭,走川黔水陸運送鮮活牛羊的商販一靠岸就殺牛宰羊,而牛羊的內臟(俗稱下水)就棄之江邊;那時候在重慶碼頭聚集的都是底層階級的搬運工,他們勞作一天后把撿來的下水洗淨,切片,然後倒進放有花椒,辣椒,鹽巴的滷水中一煮——頭上冒的是汗水,眼裡閃爍的都是漁火和江水。

後來這種吃法開始進入下半城的小餐館,那時候的老闆拿了個鐵架子置於鍋中,分好格子;於是夜幕之下,掌燈時分,收工的縴夫和搬運工各自認領一格,涮自己的菜,吃自己的飯,大家看似互不干擾,實際上所有的辛勞和激情都溶於一鍋。

所以江湖在哪裡,火鍋店就開在哪裡。

老闆兒!

來啦來啦!紅湯鍋還是鴛鴦鍋?

毛肚兒!鴨腸!腦花兒! 黃喉! 腰片兒!牛肉!耗兒魚!對了,再來份酥肉!必須紅湯鍋!

闊以~闊以~山城啤酒不整點賣,小弟娃兒?

勒個……今天不整,我開車了~~

之所以說重慶是屬於夜晚的,那是因為有很多東西只有夜幕降臨的時候才會出現,比如科園四路的【南方花園夜市】,這裡是重慶吃貨朝聖的地方之一。

在這短短一公里的公路兩側,白天就是白天該有的樣子,而夜晚絕對就是重慶夜晚該有的樣子。

不過我去的時候,街道兩側的攤位人並不多,稀稀落落的食客在喝酒吃肉劃著拳。我問老闆,我說這麼大個夜市,是不是今天下雨,沒什么生意?

老闆娘在燈光裡一邊包著抄手,一邊張羅著食客,頭也不抬的回答我:

現在嘛,還早撒!

【南方花園夜市】是94年自發形成的,後來整改多次據說收效甚微,畢竟小攤主靠這個吃飯過日子養兒養女,有求生欲。後來街道乾脆就管理了起來,統一編了號劃定了擺攤區域,所以你看老闆老闆娘氣定神閒的樣子,必定是這漂泊在夜色裡的小攤位有了錨點才可以這麼安穩做生意的。

不管在哪裡,似乎燒烤攤兒的生意永遠都是最好的,因為看到那些直白的炭火把烤串上的生鮮烘得滋滋作響,總能讓人產生最原始本然的獵食衝動。

幾口肉下肚,幾杯酒入喉,發現當初立志減肥的誓言早就不攻自破,老闆端著托盤過來佯裝生氣:你勒個小妹兒還扯也! (才搞笑啊),你哪點兒看起來胖那嘛?女娃娃就是要有點肉!

旁邊男友笑嘻嘻的順勢揩了一下油,女娃娃說:“你龜兒煩求的很!”

哎呀,莫生氣嘛么妹~

凌晨兩點,曲終人散,這個海市蜃樓般的夜市如同往常一樣,又將像蒸汽一般消失得無影無踪,只等下一個群魔亂舞的夜晚。

而就在這個時候,上半城一個火鍋店的小老闆接到個電話,他回頭瞄了一眼已入夢境的老婆和娃娃,披了一件白襯衫,穿了一雙塑料托,輕手輕腳從捲簾門後鑽了出來。

店伙計開了一輛小麵包在門口等:走賣老闆兒?一哈兒批發市場人就多了喲。

走嘛!明天國慶節客人多,花椒辣椒多搞點!

凌晨兩點,瀰漫著火鍋味的山城依舊未眠,我收好相機,閉眼吸了一大口煙火氣:勒……就是我的重慶。

不管是勒座城,還是城裡頭的人,在我的印象裡頭,能夠在勒些陡坡提坎上跳得這麼有激情的,要么是出來減肥的,要么就是些麻辣鮮香重口味的重慶人;

勒鬥是重慶,一切都是天性使然;但,勒又不是重慶,因為你看到的,都是城市夜空裡頭最閃亮的東西,可能在勒些閃光背後的,才是真實的重慶。

重慶太大,我說的只是故城的十分之一;而更開闊的,是離圍城更遙遠,更遙遠,更遙遠的山嶺。

當你看到這裡的時候,我已經又在回家的路上了。

來源:知乎www.zhihu.com

作者:在遠方的阿倫

【知乎日報】千萬用戶的選擇,做朋友圈裡的新鮮事分享大牛。
點擊下載

此問題還有61 個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閱讀:
就地過年的你,最懷念家鄉的什麼?

選擇原地過年的你,收到了父母為你寄來的哪些家鄉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