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在這一波疫情,香港死亡率高企的核心原因,是錯失了9個月的疫苗黃金接種期,老年人的接種率特别低,Omicron具更高的傳播力,在接種疫苗不足的老年人群引發重症危症,導致公共醫療服務崩潰,香港的門診和住院服務在此之前,也沒有做好充分應急準備。
他接受內地傳媒《財新網》訪問時表示,在第五波疫情到來前的1個多月,新加坡和英國快速攀升的疫情,曲綫已發出了預警,而香港的密切接觸者追蹤能力、醫院設施和疫苗接種率,不足以應對Omicron的衝擊,大家對這些預警的具體反應太慢,沒有在Omicron 衝擊香港前改善這些問題。
他又說,今年1月疫情擴散進入社區,醫療系统癱瘓,被迫改變策略,把抗疫焦點轉向為「減死亡、減重症、減感染」,是為要加緊挽救生命,他認為需要更精準分層分流治療,如容許有條件的輕症者留家隔離,集中資源救治重症。如果以香港大學數學模型估算,有過百萬患者仍然留在家中,除非家庭條件不適合居家隔離,否則應繼續讓輕症者留家隔離,毋須堅持將他們送入社區隔離設施。袁國勇指,自3月4日以來,香港確診數字趨於平穩,反映社交距離措施成效,以及病例數量龐大而產生暫時性群體免疫效應,預計疫情依然有數十萬新感染病例出現。整個3月,香港還要面對非常困難的時期,仍要採取措施緩解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