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身體限制和囚禁等傳統做法仍然存在,但債役和剝奪工人人格尊嚴的條件等其他做法已經演變。 今天,將許多工人非法束縛在他們所從事的工作上的枷鎖往往是心理上的,而不是生理上的。
本周政府批准的國際勞工組織議定書使 1930 年的《強迫勞動公約》現代化。 它的批准將確保澳大利亞解決強迫勞動的政策和行動仍然有效。
除其他事項外,該議定書解決了與私營部門有關的強迫勞動的增加使用以及民族國家為倖存者提供補償和康復的責任。
它還強調教育,特別是針對移民工人等弱勢群體的教育,以及對雇主的教育以防止強迫勞動。
該協議強調了在公共和私營部門進行盡職調查的重要性,並強調需要解決加劇現代奴隸制風險的根本原因。 例如,支付(過多的)招聘費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森那美種植園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商之一,該公司的產品因涉嫌強迫勞動而被美國禁止,該公司剛剛宣布了一項向工人補償 1216 萬美元的計劃。 然而,此類公司的回應很少見,而且通常是對民間社會組織為被剝削工人尋求正義的長期運動的回應。
該協議旨在為此類賠償提供更大的清晰度和一致性。
與現代奴隸製作鬥爭的漸進進展
現代奴隸制法案和打擊現代奴隸制國家行動計劃已經到位,這是否意味著澳大利亞正在採取適當措施解決現代奴隸制問題,而不需要任何新的法律?
雖然公開報告有助於提高認識,但最近的一份報告發現,在報告的第一年,77% 的被審查公司未能遵守基本報告要求,52% 未能識別出明顯的現代奴役風險。
正在加載
儘管一些公司在更好地理解和識別現代奴隸制風險方面取得了進展,但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教育和提高認識是有用的,但這還不足以解決問題。 不幸的是,《現代奴隸制法》和《國家行動計劃》都沒有就如何支持強迫勞動的倖存者提供明確的指導。
該議定書規定,民族國家應協助“康復”倖存者,並確保他們不會因參與強迫勞動而受到報復。 此外,它要求倖存者應該能夠獲得補救措施,包括賠償。
該協議以倖存者為中心是至關重要的,也是對澳大利亞當前舉措的寶貴補充。
該議定書現已得到國際勞工組織 187 個成員中的 57 個的批准。 澳大利亞的批准使其成為亞太地區第五個這樣做的國家。
這很重要,因為據說亞太地區是世界上現代奴隸制流行率第二高的地區。
Martijn Boersma 是澳大利亞聖母大學現代奴役和人口販賣副教授。
Justine Nolan 教授是新南威爾士大學悉尼分校澳大利亞人權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