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一座龐大的鋼鐵廠成為烏克蘭人在馬里烏波爾最後一站的堡壘

該工廠佔地超過 6 平方公里,由建築物、煙囪、高爐以及成堆的捲鋼和鋼板組成的綜合體,並在亞速海擁有自己的港口設施。

據烏克蘭首富、億萬富翁擁有的鋼鐵和礦業集團 Metinvest 稱,它是歐洲最大的金屬廠之一,在俄羅斯入侵之前每年生產約 430 萬噸鋼鐵,其中大部分通過船運往歐洲客戶。里納特·艾哈邁托夫。

據 Metinvest 稱,地下通道和房間網絡現在對被困士兵和平民的生存至關重要,最初是為了在建築物之間運輸設備和進入地面機械的底部進行維護而建造的。 該公司表示,戰前沒有計劃將隧道用於軍事用途。

烏克蘭指揮官丹尼斯·普羅科彭科中校週一在工廠錄製的一段視頻中說,該鋼廠一直受到猛烈轟炸。 他說:“他們使用自由落體炸彈、火箭、掩體炸彈、各種火砲,包括地面和海軍,進行不分青紅皂白的攻擊。”

馬里烏波爾的另一名烏克蘭軍官 Sergiy Volyna 少校在 Telegram 上寫道:“我們準備戰鬥到最後一滴血。” 沃爾尼亞呼籲美國及其歐洲盟友向烏克蘭軍隊提供更多重型武器。 “我們必須知道,世界已經為此做了一切可能的事情。”

戰鬥後馬里烏波爾的 Azovstal 工廠大樓。

戰鬥後馬里烏波爾的 Azovstal 工廠大樓。 信用:美聯社

俄羅斯人正試圖對連接烏克蘭東南部分離主義分子控制的頓巴斯地區和俄羅斯於 2014 年佔領的克里米亞半島的大片領土建立無可爭議的控制權。馬里烏波爾的頑固分子是該地區留下的最後一個重大障礙.

自上個月以來,俄羅斯軍隊一直圍攻這座主要港口城市,將其中大部分轟炸成瓦礫,並慢慢收緊控制。

Azovstal 鋼鐵廠的鬥爭讓人想起二戰中的一場偉大斗爭,即納粹德國軍隊試圖奪取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時的一場大戰。 在蘇聯最終獲勝之前,成千上萬的德國和蘇聯士兵以及許多平民死在那裡。

“我們以前看過這部電影,”卡根說。 “任何時候你在處理一個龐大的重工業綜合體,它都會為防御者提供一個很好的戰鬥位置。”

烏克蘭情報部門週一在一份聲明中寫道,俄羅斯人正準備對工廠使用 3 噸重的炸彈,以期將其徹底夷為平地。 該服務部門在一份聲明中說,莫斯科“並沒有因為平民在工廠避難這一事實而嚇倒”。

據俄羅斯估計,幾千名烏克蘭軍隊仍躲在馬里烏波爾的一家龐大的鋼鐵廠,這是這座飽受摧殘的南部港口城市最後一個已知的抵抗陣地。

據俄羅斯估計,幾千名烏克蘭軍隊仍躲在馬里烏波爾的一家龐大的鋼鐵廠,這是這座飽受摧殘的南部港口城市最後一個已知的抵抗陣地。信用:美聯社

該工廠最初由蘇聯於 1930 年代建立,二戰後重建。 它是鐵路系統、車間、高爐和倉庫的迷宮,許多建築物由厚混凝土製成,旨在承受高溫。

如果俄羅斯成功地夷平了該建築群的建築物,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蜷縮在地下的人能夠倖存下來。 但最終,他們會用完糧食,烏克蘭人一再警告說,俄羅斯人可能會使用化學武器將他們趕出或殺死他們。

在圍困的混亂中,很難清楚地了解工廠內部發生的事情。 但據Yatsura稱,仍有一些員工留在那裡。 入侵開始後,他們留下來準備綜合體的防空洞並消除危險材料。

清理工廠對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來說可能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他以烏克蘭由納粹統治並且他正在剷除納粹的虛假說法為他的入侵辯護。 該工廠的捍衛者包括亞速營的成員,這支部隊確實包括極右翼士兵,其中一些是外國人,包括白人至上主義者和被描述為法西斯主義者的人。

俄羅斯對馬里烏波爾市的圍攻是殘酷的。

俄羅斯對馬里烏波爾市的圍攻是殘酷的。信用:美聯社

佔領 Azovstal 工廠還將使俄羅斯人更好地進入該地區的鐵路系統和海港。

烏克蘭守軍能在多長時間內抵擋俄羅斯入侵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里面有多少人,以及他們的持續能力如何。 馬里烏波爾市長 Vadym Boychenko 的助手 Piotr Andryushchenko 說,烏克蘭軍隊在過去兩周安排了兩次行動,為工廠運送食物。 他沒有說這是如何實現的。 但他說,情況可能會變得更加嚴峻,因為俄羅斯軍隊已經阻止包括平民在內的任何人進出這座城市。

“這些人,許多人希望避免流離失所或被驅逐出境,所以他們在工廠地下室找到了我們部隊的保護,”安德留申科說,他和市長一樣,幾週前離開了這座城市。

俄羅斯國防部周日表示,其部隊已完全包圍了鋼鐵廠,烏克蘭軍隊以截獲的無線電傳輸為由,“禁止就投降進行談判”。

“實際上它並沒有被包圍,”馬里烏波爾市長的助手安德留申科週一表示。 “在過去的幾天裡,我們的部隊一直在整個列沃別列日內進行激烈的街頭戰鬥,”指的是工廠周圍的地區。 他說,大部分戰鬥發生在一條名為 Tahanrozka 的主要道路上,這條道路從工廠通往城市郊區。

Azovstal 冶金廠位於馬里烏波爾郊區。

Azovstal 冶金廠位於馬里烏波爾郊區。信用:美聯社

他說,在工廠外,俄羅斯士兵正在迫使平民在距離鋼廠約 5 公里的戰線附近的辦公室登記“移動通行證”。 該辦公室上週由康斯坦丁·伊瓦先科(Konstantin Ivashchenko)安裝,他最近被克里姆林宮支持的分離主義者任命為馬里烏波爾的“新市長”。

馬里烏波爾警方也報告了通行證的存在,居民必須走到外面。

平民必須在手臂和腿上佩戴白色帶子。 他說,俄羅斯士兵通常佩戴這樣的樂隊,這增加了他們故意危及烏克蘭平民的可能性。

這篇文章最初出現在 紐約時報.

直接從我們的外國人那裡得到一個便條 通訊員 關於世界各地的頭條新聞。 在此處註冊每週的 What in the World 時事通訊.